用職人精神開發新製程──「李記烏魚子」用「薄鹽」創造新選擇,吹起健康與溫暖的號角

文字/攝影/編輯:吳巧愉

|做任何事情都要「勇敢」,即使在做決定時還是會害怕,但相信自己可以,就真的可以做到——我是帶著這樣的「信念」前進的。|

            一路從西螺鎮、虎尾鎮往西前行,沿途經過北港鎮、水林鄉,景物從青綠色的農地,逐步轉為魚塭,當空氣中夾帶著臨海特有的鹹腥味,便知是口湖到了。「李記烏魚子」的生產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,因地理位置靠海而興起養殖漁業,著名的口湖三寶有:烏魚子、扁魚、蚵仔;其中口湖是烏魚子全台產量最多之處,每年十月居民便開始投入捕撈烏魚的行列。此次採訪恰逢過年前夕,亦是烏魚子製作最忙碌的時期。



       
在我前往「李記烏魚子」的路上,看見不少漁民在曬烏魚子,趕著在過年前出貨。當我抵達產地,怡伶在巷口朝我揮手,並對我熱情地呼喚、引路,即便還未看見其全貌,便已能感受到那份溫暖。她引我到自己在產地開設的英文教室,牆壁上貼滿了色彩繽紛的海報與剪貼,這都是出自怡伶一人之手,亦為空間增添不少樂趣;隨後,她用手沖咖啡為彼此暖身,我則微調桌椅確認位置,落座後我們便隔著一張小桌子的距離開始。


天塌下來的日子,也是被撐起來的日子

         2020年11月,怡伶的父親呼吸急促,被送到醫院時說是休克,那個像天一樣扛著全家的爸爸,轉眼間卻變成躺在病床上的老者。怡伶談及此處便紅了眼眶。然而,「危機亦是轉機」;怡伶和先生起心動念,迨到她的父親病情稍有起色,他們便來到床榻前低語:「爸,咱想欲轉來鬥相共。」父親只是握住怡伶的手,默聲點頭。

      「一直以來,冬天我們都會幫忙做烏魚子,『李記烏魚子』是在爸爸生病的那一年成立,我和先生很快地討論後,決定自創品牌,爸爸也爽快地同意,從此開啟我們的烏魚子人生。」後來,怡伶從教職轉為邊創業邊兼職,從原本回家幫忙做工的身份,轉為「李記烏魚子」的品牌經理,轉折的背後蘊含著一顆「想回家」的心。

       「傳統嫁娶習俗中,女兒出嫁要潑一盆水來表達:『出嫁了,便是潑出去的水。』雖然我不願做這樣的解釋,但的確身為台灣女性,出嫁後的重心會放在後來成立的家庭、當一個好妻子、好媳婦......。」怡伶其實不願「女兒」和「自己」的身份消失,只見她來回搓揉擦拭淚水的面紙,每增添一個皺摺,就像是多一份隱忍。

       「過去的我只是偶爾回家幫忙,對於家業還沒有強烈地繫絆,所以你問我為何想回來接家業?爸爸身體因素是主因,再來是想和先生共同建立品牌,而且是與『家』有所連結,所以反而是婚後才覺得『時機』來臨......。」

成立品牌是為了要解決問題

        當談到「時機」,怡伶表示她想解決原先水產業交給中盤販售的問題:中盤收購後再讓小販批貨買賣,一來一往之間,真正回饋給生產者的利潤極低,所以才期望轉型為「自產自銷」的模式。再者是改變大眾對烏魚子的刻板印象:高熱量、吃多會膩、對身體有負擔;於是「李記烏魚子」開發新製程,延續產品新生命,讓烏魚子成為常民零嘴,在「食」的同時獲得健康與樂趣,像是:薄鹽烏魚子、減醣烏魚子餅乾、減醣烏魚子鳳梨酥、一口鳳梨酥等。

       「為了設計出讓糖尿病的父親可食用的零嘴,除了採用低糖製作,我們也使用土鳳梨作為主料,其纖維多、促進消化、適口性佳,但考量老人家咀嚼能力不好,需請加工廠將纖維攪拌至更加細碎。」怡伶拿起烏魚子鳳梨酥仔細說明。

        談及父親和家業,便讓怡伶想起早年的生產狀況,這也是她想接手、建立品牌、改善環境的內在聲音:「其實早年父親有養殖烏魚,但考量他常在魚塭跌倒,且養殖烏魚和投入製程所耗費的成本高,於是改向漁夫購買,與其他生產者共好,成為專心做好烏魚子的職人。」她說得輕巧,但眼裡透露擔憂,好幾次發生在半夜,父親巡視魚塭時不慎跌落,還得趕緊自己抓著繩子起身......。

       「正因兒時的記憶,當我看到漁民辛苦養的烏魚,因魚卵體型太小,賣相不佳而沒人買,真的會不忍心,因為不買的話,漁民兩年的辛苦就白費.......。」一尾可販售的烏魚至少需養殖兩至三年,怡伶買下那份艱辛,她的溫暖與善良亦在此體現。


        然而,買下這批烏魚需思考如何解決難以銷售的問題,怡伶接受友人的建議支持華山基金會的愛心年餐活動,並開直播讓民眾用捐贈年菜形式加購烏魚子;她運用品牌力量同時間支持漁民,也支持了弱勢族群,展現公益力。



        怡伶也將這批烏魚子拿來作為親子DIY的食材,在家和孩子研發料理,像是:烏魚子用白酒火烤後,將邊料拿來炒飯,魚卵部分則揉碎和水林鄉特產:黃金地瓜作搭配,最後與馬鈴薯、紅蘿蔔一同拌勻,放入潛艇堡中作為主菜──在品牌思維中,她是「李記烏魚子」的創意總監;在居家生活中,她是會變魔法的媽媽,和孩子一同玩創意。


      「吃李記烏魚子時,可以搭配手沖咖啡或紅酒,更是一絕!」她為我倒咖啡,杯子還冒著熱煙,配著剛烤過的烏魚子,魚卵特有的香氣與咖啡的碳香交融,竄入鼻腔,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。

      「玩創意」的生活哲學,怡伶亦靈活運用到商品設計中:「我當時拿了白色的紙盒回家,邀請孩子一起來畫圖,你們看到的六角禮盒有『一家團圓』的意思,抽屜和圖樣也是全家畫出來,再請設計師調整,我想把家的意象、孩子的參與,都融入到包裝中;再者是烏魚子的封裝帶,這條魚也有女兒的構想。」怡伶將每樣包裝詳盡介紹,最後還分享了個別化的設計元素。

      「抽屜禮盒是『李記烏魚子』品牌理念集合:我們想顛覆大家對烏魚子的刻板印象:『只有一種選擇、只在辦桌或過年會吃.......』所以,我們讓消費者可自由選擇烏魚子,以及想搭配的健康零嘴。」語畢,她示範了搭配方式,加上禮盒有雙層抽屜設計,讓視覺和種類都更加多元、有趣。


〈採訪問答環節

用職人精神創造新製程,讓人食得滿足又健康

Q:說到品牌理念,您有提到: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,研究顯示烏魚子除了蛋白質含量高之外,也富含維生素 B 群、 A 及B12。李記烏魚子除了著重在如何做出美味的薄鹽烏魚子,並留住原有的營養價值外,也想兼顧低鈉的健康指標,所以有了「薄鹽烏魚子」的誕生。想請您簡單介紹「薄鹽烏魚子」的製程與一般烏魚子有何不同嗎?


A:說到薄鹽,就要先談為何烏魚子早期要用鹽巴厚敷醃漬?爸爸有說過以前沒有冰箱,無法保存海鮮,於是居民便想到用鹽來醃漬保存,他小時候還會把曬好的烏魚子放在口袋中,要是餓了、嘴饞了,便拿起來扳一小塊吃。

Q:非常有畫面!的確現在有冷藏便不需用多鹽醃漬?

A:是啊,但技術上就需要調整,靜置的時間要變短,洗的次數要變多,才能做到薄鹽,且薄鹽的製程良率偏低,若未控制好,烏魚子在日曬時會澎起來,影響硬度和口感,也容易腐壞,所以師傅們研究許久才找到目前的模式,也順利通過食安審核,讓大家吃到口感Q彈又健康的烏魚子。

Q:您用職人精神創造新製程,相信您對於「李記烏魚子」品牌也有更遠的目標,請問您的願景是?

A:我希望能成為台灣烏魚子的第一品牌;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專門設計可融入生活的產品,像是烏魚子零嘴,接下來還會推出乾拌麵。而且我們是生產者,亦會自產自銷,和漁夫也有緊密的合作模式,有時會與在地返鄉青年分享創業經驗,讓在地的生產者一同共好,更重要的是,我們想用食農教育、產地體驗,讓大家了解「食物」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,「看見」這條路的甘與苦。

有趣的宜居生活,是由自己創造的

Q:民眾對於生產者的生活較無法想像,同時也有所好奇,請問能與我分享您與烏魚子師傅一天的生活嗎?

A:我會在06:00前吃早餐,便開始與師傅一同進行烏魚子加工作業:魚體取卵→綁線清洗→鹽漬脫水→板壓成型→水洗脫鹽→美容修補→反覆曝曬5~7天。壓制過程是關鍵,會依不同天數來增加壓制的重量,而在曝曬期間,多數是看天吃飯,因取決於陽光、風力,再來便是仰賴師傅的製作經驗而定。




        通常一天很快地便過去了,傍晚我會去接小孩下課,夜間會把心力放在當媽媽的角色,陪伴孩子玩耍、學習,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環。時間管理很重要,我在返鄉接手家業之前,就有許多身份,是英文老師、媽媽、妻子、媳婦......成立品牌之後,我會手寫行程,讓自己梳理規劃,把事情記在腦中,通勤之餘,也能思考下一步樣怎麼走?所以,若想過著有趣又宜居的生活,還是要由自己去創造。

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便能依循著信念前進

Q:有朝一日・西螺小農創辦人佩儒,因為有了想用心在家庭與土地上耕耘的願望,於是成立公司,也在過程中找尋兼顧多元身份的平衡;她想傳承家族和自我的意志,讓每位默默付出的農村女性知道:心中有夢,因夢無所畏懼。聽完您的故事,會發現在你們身上都能看見這股勇氣。當您決定傳承家業,並擁有多重身份時,您是怎麼下定決心行動呢?


A:其實真正重要的是:「勇氣」和「相信自己」這便是我行動的基底。你看我的產品,除了烏魚子是傳承老師傅手藝,其餘產品都是自己親自構想,再與廠商討論製作,因為有:「低糖、好咀嚼」等多項堅持,要完成不容易,當時還遇到製造廠不願意製作,但歷經溝通和秉著一顆良善的信念:「做出健康的食物」,才有了如今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。

      「兼顧」這件事,雖然我做好「時間管理」,但偶爾會有失效的時候,像是:我當時身兼英文老師、也是一位母親,又正逢創業剛起步,那時我感到疲倦......尤其各種重要行程撞期,多元身份所需的職務同時上場,我感受到極大的矛盾,那是我初次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?我真的能做好每個角色嗎?

        但我的人生哲學是:「我想做的事情,我就會去完成,而且不會輕言放棄。」後來,我還是按表操課、預先做好溝通準備,加上同事出面協助,品牌則有先生的支持和消費者喜愛──而這些「支持」源自於我平日裡的努力,大家便自然而然產生互相幫忙的力量。


       
同樣地,身為一位媽媽,我也將精神融合在孩子的教育裡:為了讓孩子了解讀書的重要性,但試過各種方法都無法讓她明白,於是我便報名研究所,想以身作則,示範給她看;後來我週末都帶著她去上課,讓她明白媽媽為何來讀書,以及讀書的重要性。我想成為孩子的榜樣,最終,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便能依循著信念前進。」,這股力量讓我如願以償,孩子耳濡目染,養成閱讀習慣。


透過勇氣驅使行動,再用努力換得佳績

        採訪尾聲,我説:「怡伶,你好勇敢,勇敢裡面有智慧,但也有一股傻勁,才讓你拼了命似的......想做好所有你想完成的事情。如果我將你的故事寫下來,讓更多與你有相似背景的女性,這也會鼓勵她們勇敢向前.....」她想起一路以來的艱辛──那些要「做到」的事情,再度紅了眼眶。

        我們都明白「要能成為有選擇的人,必須先有自己選擇的標準,而非被旁人安排與強迫」因而,口湖鄉有了新生命、李記烏魚子有了新活力、怡伶和家人有了新選擇,這便是一種源自於內在的巨大力量,正從心底散發出來的愛與溫暖。


猜你也喜歡

你太久沒回來了,請重新整理喔!!! 重新讀取 🗙